首页

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

当前位置: 首页 > 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刊发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赵豪迈署名文章

发布时间:2020-04-10 10:33 | 阅读次数:

4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刊发了公司哲学与政府管理公司赵豪迈教授撰写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治理文章——借助智库大数据应用改善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文章认为,智库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改善研究手段,针对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提升决策咨询服务能力,产出更多有价值的产品和思想,为国家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有效发挥智库辅助公共决策的战略价值。另外,《国家治理周刊》(4月甲)也刊发了赵豪迈教授的另外一篇关于疫情治理的文章——《从疫情防控看大数据如何助力社会治理》,人民论坛网和中国电子政务网全文转载。

相关链接:

1.《借助智库大数据应用改善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链接:中国社会科学报http://sscp.cssn.cn/xkpd/xszx/gn/202004/t20200408_5111300.html

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3463381070585116&wfr=spider&for=pc

2.《从疫情防控看大数据如何助力社会治理》链接:人民论坛网http://www.rmlt.com.cn/2020/0331/574764.shtml

中国电子政务网http://www.e-gov.org.cn/article-171509.html

全文如下:

借助智库大数据应用改善公共卫生事件处置

  2020年春节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举国倾动,全球惊慌。智库作为思想库,在面对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理应发挥好“第五种权力”的重要作用。但在这次疫情中,我们却很少听到智库的权威声音。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智库缺乏有效获取和分析疫情信息的技术工具。与之对比,在这次疫情应对和处理中,一些科技类公司、通信运营商和新媒体公司却异军突起,值得智库学习和借鉴。

  大数据技术能够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问题、趋势,为决策提供依据,为突发事件提供解决方案。借助大数据技术来融通数据、建立相关关系,智库可以比以前更容易、更快捷、更清楚地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探究事件的发展规律。当前我国智库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应急性和前瞻性不足,缺乏应公共决策之急和具有前瞻服务意识的有效工具。智库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改善研究手段,针对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提升决策咨询服务能力,产出更多有价值的产品和思想,为国家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有效发挥智库辅助公共决策的战略价值。

国内疫情应对中的大数据应用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些技术力量在病毒研究、防控手段、疫苗研发、疫情信息传播等环节能够发挥出色的作用。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国内涌现出了不少利用大数据技术参与疫情防控的典型案例,非常值得智库借鉴。

  首先是互联网公司利用自身优势推出大数据产品,使其成为防控疫情的有力武器。如百度推出百度迁徙数据,腾讯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上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和发热门诊地图”,高德地图上线“新冠肺炎疫情地图”。另外,一些机构发布各种基于大数据的疫情研究报告,为相关部门和公众提供信息参考。人民在线“众云大数据平台”便为用户提供全网的权威疫情信息。

  其次是电信运营商利用大数据,开展人口流动大数据分析,发出风险预警。疫情期间,工信部充分利用电信运营商数据,助力各地联防联控部门精准施策。电信运营商则利用算法模型提供相关数据分析,为政府决策和预警处置提供依据。疫情防控中,各地利用大数据挖掘潜在的传染源,为疫情风险防控打好基础。如浙江通过大数据分析出全省涉湖北旅居经历的人员信息超过30万人,运用“大数据+网格化”手段,精准摸排所有相关人员,寻找“隐性传染源”。

  此次抗击疫情中,大数据为疫情防控和处置提供数据支撑,发挥了资源整合、技术赋能的独特作用。然而也需要看到,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还不够广泛,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治理体系。未来我国应该建立一个集各种数据信息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整合各地政府部门、企业、机构的碎片化数据进行开放共享,确保疫情数据的完整可靠,助力实现防疫力量的合理分配。

境外疫情应对中的大数据应用

  境外国家、政府和相关社会机构应用大数据进行疫情监测和防治也有很多实践,并产生了良好效果。率先利用大数据进行疫情监测的是谷歌。2009年墨西哥、美国等地接连爆发甲型流感病毒疫情(即甲型H1N1流感)。但在甲型H1N1流感爆发的几周前,谷歌的工程师们已经能够预测流感的传播。原因便是谷歌凭借庞大的数据资源、处理能力和统计技术,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非常有价值的流感疫情评估信息,产生了有巨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一些专家和专业公司也利用大数据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2011年,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 综合》(PLOS ONE)期刊上曾发表一篇研究论文,利用航空旅行记录来预测疫情。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加拿大健康监测平台蓝点(BlueDot)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在12月31日就向其客户推送了疫情预警消息。蓝点的这套算法使用的是来自全球的机票数据。

  利用手机位置信息控制疫情在国外很早就得到了关注和使用。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及人类动力学实验室主任亚历山大·彭特兰(Alexander Pentland)是“现实挖掘”研究的先驱。他利用手机数据成功地区分出了感染流感的人群。在国外,手机数据在抗击埃博拉病毒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者根据手机数据对肯尼亚和纳米比亚的疟疾疫情进行跟踪。另外,大数据在国外也被用于医疗和药物研制。

  有很多境外智库也非常重视数据建设。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美国兰德公司等都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数据资源库,并提供了方便简捷的数据检索利用工具包。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通过自建与合建,也拥有了一定数量的数据资源。德国国际和安全事务研究所与12家德国研究机构合作建立了研究信息网络,这种联盟化的强大数据支撑能力,有效提升了其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国内智库大数据应用动向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智库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参与力量,离不开对大数据的掌握和利用。我们不妨视“危”为“机”,进一步推进智库大数据治理能力,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风险和挑战的能力。值得欣喜的是,国内智库界及知识服务界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并且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如2018年12月,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复旦大学合作建立“健康中国”研究院。北京大学2016年8月也成立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中心。中国平安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全球医疗与健康研究中心。鉴于数据对科学研究和国家治理的重要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大数据技术已经从单一的技术概念逐渐转化为新要素、新战略、新思维。

  但是,我国智库中的大数据应用仍然还存在不少障碍,如智库数据资源积累薄弱、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不足、数据安全难以保证、数据业务合作尚不深入。大数据应用涉及法律问题、隐私问题、技术问题、责任问题、信任问题,是一个前所未有且极其复杂的过程。荷兰和奥地利等欧洲国家,在尝试集中化处理医疗数据时,也面临大量质疑和反对的声音。我国需要继续完善数据保护法律法规,深入剖析国内外案例,研究制定医疗健康数据的全方位保障体系和保障方案,以预防实施过程中的各类风险,避免出现类似情形。

  为了深入推动我国大数据处理应用,为智库现代化建设和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等国家治理能力提供有力支撑,当务之急是要打造智库的大数据处理能力,构建“实时数据+工具方法+专家智慧”的现代化智库。同时积极寻求与科技企业结成战略联盟,信息共享,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数据驱动”趋势下提升智库自身的数据处理效率。国家应创造智库大数据应用的良好环境,大力推动政府开放数据行动,尤其是疫情数据,要通过立法保障及时的信息开放和数据共享,为智库和其他科学研究机构提供可资开发利用的大数据信息资源。在这次国家机构改革中,相当多的省市都成立了大数据管理局,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目前,应强化大数据管理局的职责,在国家信息中心的领导下深化细化大数据管理法规,加强数据采集、数据利用、数据隐私、数据权益保护,为智库等知识服务机构应用大数据扫清障碍,创造良好的环境。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数据背景下智库决策支持信息保障协同创新机制研究”(17XTQ007)阶段性成果)

 

从疫情防控看大数据如何助力社会治理

:大数据在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治理过程中,尤其在疫情发展趋势预测、疫情防控处置措施部署、潜在风险判断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应以此次疫情防控为契机,处理好政府大数据开放共享、社会大数据应用创新、智慧城市集成创新三方面的工作,在大数据技术应用驱动创新发展方面汇聚更多竞争优势,为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赋能。

关键词:大数据 公共卫生事件 治理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暴露出诸多社会治理问题,如信息不对称、被动应付、行动迟滞、缺乏衔接、举措不力、物资无序,等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还缺少应对这种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和技术处理手段,从而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显出了诸多无奈。

大数据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

大数据是一种新技术和新架构,它能够对体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社会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及时发现问题、趋势,从而为社会治理提供决策参考依据,推动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大数据在国内外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效果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检验。

2009年3月,墨西哥、美国等国接连发生甲型流感(H1N1流感)疫情。谷歌公司凭借其庞大的数据资源和处理能力对疫情进行预测,并早于美国疾控中心一两周发布预测结果。对于传播速度较快的疾病来说,信息滞后两周的后果将是致命的,谷歌的预测结果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H1N1流感出现后,一些国家为了遏制其传播,在疫情发生初期就采取了旅行控制措施。然而,这一限制措施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基于这一问题,Bajardi等人定量分析了不同流动限制所造成的延误以及从源头上遏制传染病暴发的可能性,从而证实了国际旅行限制的可行性。常超一等也就H1N1流感在全球蔓延情况,构建了一个基于实时航空数据的空间传播模型,以评估H1N1流感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潜在风险。

2014年2月,非洲发生埃博拉疫情,西非和世界各地的卫生当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埃博拉病毒的扩散。其中,手机大数据在控制埃博拉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人们拨打手机时,呼叫数据记录(CDR)随之记录在网络上,研究者由此获知人们的位置或向何处移动,并据此分析判断疫情发展趋势,以及时采取疫情防控处置措施。

据报道,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前期,加拿大健康监测平台BlueDot通过收集到的数据处理结果,2019年12月31日就向其客户推送了疫情警告。此外,其还通过算法掌握和预测受感染居民下一个去向和时间,从而准确预测出该病毒在首次出现后的几天内可能蔓延至泰国、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其他数据平台也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国内百度上线“迁徙地图”,通过热力图图层直观展现出全国人口迁徙情况;用户在高德地图上搜索“疫情地图”,即可一键查看自己居住地附近是否有确诊病例及疫情案例发生场所;通过人民在线推出的“众云大数据平台”,用户可随时随地查看最新的疫情信息和多维度的数据统计分析;手机运营商数据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也为政府部门精准掌握可能携带病毒人群的动向、及时作出防疫部署安排提供了可靠依据。另外,癌细胞活检,传染病暴发前期的模式预测等艰巨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依靠大数据技术来实现。

积极推动大数据助力社会治理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对政府治理能力、应急能力和处置水平的一次严峻考验。我国应以此次疫情防控为契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大数据技术应用驱动创新发展方面,汇聚更多竞争优势,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大数据产业具有优越的基础条件和数据质量,可以为防控疫情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数据条件。但值得注意的是,大数据应用作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法律问题、安全问题、隐私权问题等。为更好发挥大数据应用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需要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大力推动政府大数据开放共享。作为大规模社会信息的原始采集者,政府积累、掌控了大量数据资源,但政府在数据使用上往往效率不高。因此,有必要开放政府数据,使数据实现法律框架下的开放共享。2008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就职的第一天就要求美国联邦机构公布尽可能多的数据,还促成了美国政府大数据开放平台——data.gov网站的建立。英国政府也颁布了鼓励信息公开的法规,并创建开放式数据中心,促进数据开放。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入开放数据的热潮中,我国也应积极推动政府数据共享,为企业和社会利用政府大数据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是积极鼓励社会大数据应用创新。大数据是“现代社会的新石油”,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大型互联网企业作为大数据的生产者及主要使用者,可以通过参与研发并运用各种最新的数据采集、清洗和挖掘技术或工具,实现对大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应该鼓励这些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整个社会形成研究大数据、应用大数据的潮流,实现从信息采集环节,到信息组织、信息分析一系列流程的自动化,扩大数据处理量,提高数据处理能力,以此为创新型社会建设以及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打造新动能和新优势。

三是借势推动智慧城市集成创新。应该看到,在这次疫情防控期间所利用的若干大数据应用,多属于碎片化应用,尚未形成完备的应用体系。其中,智慧城市作为大数据应用的集成创新载体,在疫情过后应该加快其建设进程。疫情期间,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被打乱。而要在特殊时期保证城市治理的井然有序,就需要在智慧城市框架下,对整个城市的交通管理、物流供应链、医疗资源、应急灾备、信息溯源等,进行数据化管理,并充分应用智慧城市所应具有的人工智能灾备预测和智慧控制功能,以更加科学的治理手段,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

【本文作者为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数据背景下智库决策支持信息保障协同创新机制研究”(课题编号:17XTQ007)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