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

当前位置: 首页 > 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 > 正文

月映万川,云越峰峦:公司2019年“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成功举办

作者:文、图: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 | 发布时间:2019-09-19 18:29 | 阅读次数:

2019年9月11日-17日,2019年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西安班中来自来自意大利、日本、尼日利亚等9个国家的9名青年汉学家在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和调研。公司为此次来院研修的汉学家们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包括专题讲座、主题沙龙、参观考察等,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开班典礼共启研途

9月11日上午,2019“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开班仪式暨指导老师与研修学员见面会在文澜楼C段一层会议室举行。经理袁祖社、副经理石碧球、指导教授宋宽峰、丁韶彬、王海滨、朱海燕等与参加研修计划的9位来自全球各地的青年汉学家共同开启了本次研修之旅。

袁祖社主持了开班仪式。他代表学院对青年汉学家们表示欢迎,同时详细介绍了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和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的历史和治学特色,以及本次研修活动的计划与安排。他鼓励青年汉学家们在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多交良师益友,多做深刻思考,成为中外政治文明交流的纽带。接下来,参会的青年汉学家们进行了自我介绍,他们来自大学、外交部门、文化部门,大都对中国哲学和当代中国政治有较为深刻的研究,也对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计划有着浓厚的兴趣。

开班仪式后,研修学员就自己关心的问题、拟做的课题与指导老师进行了亲切而友好的交流。老师们与学员一起游览师大校园,带领学员们领会校园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学校机构设置和藏书情况,学员们更在漫步中就古典儒家思想和当代新儒家进行了激烈探讨,表达了国外青年学者对儒家文化的独特看法。

思想碰撞,智慧共生

从11号下午开始,学院总共提供了8场精彩的学术报告,这些报告所涉及的领域宽广,主题多元,内容深刻,为研修的汉学家们提供了一场思想的盛宴。通过报告,汉学家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在思辨、交流中更全面地感受饱含中国特色的哲学与政治的魅力。

丁韶彬教授以《国际减贫与发展体系中的中国》为题,为来自各国的汉学家们讲解了中国在脱贫事业中的成就与特殊策略,讲座联通全球、贯穿古今,极具现实意义,学员们纷纷就脱贫、体系建设等方面提问、讨论。

宋宽峰教授以《先秦政治哲学的思想谱系与主要理念》为题,为学员们打开了通往中国政治哲学的大门,学员们对中国思想史源头的知识充满好奇,学员罗杰里奥表示这样的讲座可以让他对当代中国的政治有更深的理解。

丁为祥教授以《当代中国哲学的三系走向》为题,将当代中国儒学研究的三大流派追根溯源,使学员们对中国儒学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他们纷纷在课后积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竞相思考、讨论。

袁祖社教授以《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价值和道德共识》为题,为学员们讲述了现代化背景下,人类应该如何以人为类,构造新的道德价值观念,取得和平和发展。这一主题激发了同学们深刻的思考,尤其是和“一带一路”相联系,学员们和袁教授进行了“共同价值”、“文化相对主义”、“文化多元主义”等等探讨。

戴均副教授以《中国国家机构改革:基本逻辑与发展趋势》为题,带领学员们揭开了中国波澜壮阔改革史的一角,通过戴均教授的讲解,学员们对中国国家机构的自我改革有了深刻的了解,他们纷纷就本国机构改革、预防贪腐等问题和戴教授进行了讨论。

王俊拴教授以《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变化的新取向》为题,为学员们讲授了中国特有的党政制度,以及党政制度在中国国情中治理的优势。学员们就中国党政制度的改革、党内贪腐预防以及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党政发展等问题与王教授展开了激烈讨论。

西安社科院经理高东新以《“一带一路”倡议与大西安发展》为题,结合历史、地理、经济、政治,为学员们讲授了大西安发展的机遇和愿景。经过六天研修的学员们亦对于西安发展有所感触,与高经理就西安发展、合理保护、利用西安资源等问题做了充分的交流交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汉学家们的研修不仅是学术课堂,也包括多项外出研修。在外出研修中,汉学家们参观了了大明宫遗址、关中民俗博物馆;游览了大慈恩寺、大雁塔、碑林博物馆和回坊。

在师大校园,汉学家们敬仰观赏孔子塑像,互相讨论新儒家的政治哲学;在大明宫遗址,汉学家们交流唐代文化的传播以及文明交融的重要性;在大慈恩寺和大雁塔,汉学家们交流彼此国家的经典建筑物,以及建筑背后的宗教文明;在碑林,汉学家们贴近前年古碑,努力辨认其中的汉字,感受中国文字之美,在回坊,汉学家们品尝中国少数民族的食品,感受饮食文化中对宗教信仰的尊重和理解。

袁祖社经理

研修总结,共话情愫

9月17日下午,为期一周的“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举行了简单而有不失活泼的研修总结会,经理袁祖社、指导老师宋宽锋、刘佳、朱海燕和所有参加研修的汉学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学院副经理石碧球主持。

在总结会上,袁祖社经理首先对汉学家们的此次研修取得预期成果表示了衷心的祝贺。袁经理表示,本次研修活动既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挑战,汉学家们像在开班仪式所希望的那样习得了深刻新知,交到了良师益友,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情。他指出,本次研修活动到今天为止,并未最终结束,各位汉学家在回国后还要与导师多交流,多切磋,把最后需要提交的学术论文做成学术精品。最后,袁经理强调,学术研究之外,哲政院也和各位汉学家们结下了真诚的友谊,希望各位汉学家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宣传美丽中国,宣传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也希望各位常联系、常交流,常回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哲政院看看!此外,袁祖社还介绍了哲政院本学期开设的全英文授课的中国哲学硕士班,希望青年汉学家们能推荐更多的学子到哲政院来学习,哲政院欢迎来自全世界的学子。

接下来,各位学员也抒发了自己对本次研修活动的感受。

罗杰里奥

来自墨西哥的罗杰里奥就职于蒙特雷科技大学,他表示,参加这项活动并选择的初衷是因为“一带一路”,此次在哲政院的研修中也的确习得了许多相关知识,这些知识既新又深,他收获颇多,所以十分感谢哲政院的老师们,他们实在是非常优秀的学者,他不会辜负这些好老师,一定写出优秀的学术作品。

奥克

来自尼日利亚的奥克是阿布贾大学的高级讲师,他回忆道,他曾经在武汉求学,也曾经游历中国许多城市,西安是他最想来的中国城市。此行所得远远超出他的想象,包括一带一路、西安风貌、古都历史、中国政治和中国哲学,都让他耳目一新。

贡萨洛

来自阿根廷的贡萨洛来自弗雷罗大学,就职于他们国家的政治经研究中心,他表示此行收获非凡,西安的城市风貌、产业发展,中国的哲学思想、政治改革都让他对自己国家的各种境况进行了多面印证,希望之后中阿的各项交流可以更多,他也会努力成为一名交流的使者。

白婉娜

来自印度的白婉娜是一名“中国通”,她拥有中文学士学位,正在攻读中国国际关系博士学位,她认为在哲政院的研修活动非常有益。相关讲座内容深刻、紧跟时事,“一带一路”和“中国哲学”的系列讲座让她接触到了只有在中国才能获得的知识,参观多个著名博物馆也让她对中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她认为印度虽然没有加入一带一路,中印关系也还有提升空间,但是,在发展的大趋势下,国际关系和一带一路都会获得更好的发展。

乌罗斯

乌罗斯是来自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博览会的一位建筑师,他坦言自己的专业和哲学并不贴合,有些学术讲座对他来说很有难度,但是所能吸收的知识依然让他感受到了全新的世界,认识了更深刻的中国,并且在游学活动中对西安有了更加鲜活的知识,最重要的是感受到了西安人民和中国人民开放的心态和热情。

安馨彤

意大利学者安馨彤不是第一次来中国了,她仍然对本次研修有许多心得。通过研修中国古典哲学,她对之前不懂得中国事务有了清晰的理解。她说,意大利和中国一样,都处在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机,中国已经体现出了友好和开放,中国和欧盟国家、和意大利应该有更多的交流,缔结更深的友谊。

瓦赫坦

来自格鲁吉亚的瓦赫坦是高加索大学的教授,他认为站在格鲁吉亚的角度上,此行能看到许多格鲁吉亚问题的源泉,足以印证思考。来自各位教授们的观点让他耳目一新豁然开朗,他最感兴趣的依然是“一带一路”,此行后会继续关注、研究“一带一路”,希望能不负研修老师们指导,写出优秀的论文。

阿南

来自老挝的阿南是外交学院的研究员,他着重感谢了组织此项研究活动的政府和组织,此行参观游览的博物馆和历史遗迹让他体会到中华文明的魅力,和教授们的知识交相辉映,他已经期待再次来西安,来陕师大。

川村明美

川村明美来自日本,是一位自由翻译家,她自陈因为专业缘故,很多专业知识还有待消化,此行最大的感受是中国、西安独特的城市魅力和发展轨迹,比如大明宫遗迹,千年遗址旁,高楼大厦起,这种文明的交流让她深有触动,迫不及待告诉国内的亲友。

学员们都对本次研修活动表达了衷心的感谢,盛赞公司的导师团队、讲座教授和志愿者服务,也提出了陈恳的建议。来自不同国家的他们在这里不仅得到了知识,更感受到了热情和包容,收获了友谊,开启了更多合作的先声。

明月能渡千江水,轻云亦越万重峰。来自全球的学人们尽管语言不通,但向学之心却并无二致,九位青年汉学家在哲政院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据悉,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已经成功举办数届“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为海外青年汉学家们提供了实践与理论并重、知识与趣味并存的汉学平台,创造了海内外政治、国际关系、中国哲学、政治哲学等学科交流、合作、共进的机会,为汉学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帮助。此次研修计划的成功举行,展现了学院良好的风貌和深厚的学科实力,同时也必将进一步促进学院的国际交流和社会服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