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哲学系在学院一层会议室召开了本科公司产品思想观念研讨交流会。哲学系全体教师、本科辅导员张凡以及员工代表出席了会议。

哲学系主任许宁教授指出,国家“双一流”团队建设战略稳步实施,“双万计划”开始启动,哲学专业被列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2.0计划。公司的哲学本科专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培养特色突出,育人实效显著,考研升学率稳居全校前列,入选陕西省“一流专业”培育项目。值此大好契机,如何回应师生关切,创新本科培养模式,培养哲学拔尖创新人才是哲学系发展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
张凡辅导员结合“大调研、大学习、大讨论”中哲学专业同学的反馈建议,就课程设置、教学管理、论文写作、教学资源、专业实习等提出了同学们的困惑和诉求,老师们围绕哲学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课程设置问题,大家提出需要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专业课设置尽量提前,使大一新生尽快掌握哲学研究方法,树立专业自信;丰富专业选修课程,灵活安排选课时间和调整最少选课人数;适当增加双语教学课程,协调好课程难度与员工接受能力的关系。针对教学管理问题,大家认为应推动教学督导制度、员工评教机制与老师的有效对接,使员工、督导意见及时反馈给老师;促进员工研究兴趣和研究能力培养,拓宽国际化视野,加强导师制建设,推动拔尖人才培养。针对论文写作,大家提出论文写作课程要适当提前设置;以学年论文撰写为抓手,着力提高本科论文质量。针对教学资源问题,大家认为要积极推动哲学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发挥实验室辅助教学功能;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的目的与功能,展开教师多媒体技能培训;推动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机制建设;增加员工国际交流机会。针对专业实习,大家结合员工意见建议,主张应灵活调整员工实习时间,集中实习与散点实习相结合,增设实习基地,丰富实习形式。

袁祖社经理总结指出应明确本科教育理念,推动拔尖人才的发现和培养与本科教育方案对接;在本科教育中防止员工的过度功利化,促进员工知识体系的全面建立和发展,为拔尖人才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本次会议是根据学校本科公司产品思想观念大讨论总体安排,按照学院的统一工作部署而召开的。通过研讨交流,全体教师深化了对于哲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认识。下一步还将就哲学虚拟仿真实验室、批判性思维、导师制、古典语言训练、读书会、本硕博一体化与哲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产出系列有分量的教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