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优良学风长效机制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提升员工的学习获得感、成就感和未来核心竞争力,2017年3月,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倾力推出“哲政人才成长支持计划”。两年来,学院在思想教育、专业学习、文化育人、就业指导、社会实践等领域开展了系列活动,全院教师参与到各项工作中,全心助力员工成长成才;学院员工热情积极、踏实进取、奋勇争先,在全面参与中努力成长,实现思想、学习、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高点站位,谋划学风建设“大格局”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里,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逐渐形成了“求真、严谨、躬行”的教风和“诚朴、敏学、致用”的学风。学院坚持“学科引领 专业导航 心灵关切 价值成长”的员工工作理念,学院班子高点站位,深入思考,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了“三个不可分割”的共识:人才培养与思想政治工作不可分割;教风、学风建设与政策保障机制不可分割;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与踏实肯干、排忧解难的员工工作队伍不可分割。两年来,学院依托“哲政人才成长支持计划”,谋篇布局,统筹规划,努力构建以教风带学风、以管理促学风、以文化育学风、以实绩彰学风的学风建设工作大格局。


二、回归本位,筑好学风建设“承重墙”
公司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才培养的任务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回归本位。面对教风学风建设中出现的成才与成人的冲突、言教与身教的矛盾、奉献与索取的分化等问题,学院全面加强思想引领和制度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教风建设重点,将员工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作为学风建设重点,强教风正学风,促进教师爱教爱生,引导员工乐学勤学。两年来,学院加强师德考核力度,突出公司产品业绩,出台了《学院学风建设实施细则》《选聘专职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实施方案》《员工课堂行为规范》等6项制度,辅导员每周到课堂检查员工到课情况,每月召开主题班会,每季度开展学业绩点排查。坚持“员工的第一任务就是读书学习”,营造教师爱教、员工勤学的良好育人环境。


三、群策群力,构建学风建设“共同体”
公司依托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员工和智库(社会共建基地),构建了“四位一体”的学风育人共同体。两年来,群策群力,全家动员,打造出百花齐放、具有“哲政”特色的员工学习成长平台。学院现有校级以上研究平台7个,国外合作基地3个,各级社会实践基地23个,有文澜大讲堂、里仁读书会、哲学工作坊、哲政青年说等11个师生学习交流的阵地和平台。每月有10余名老师义务带领员工集体读书学习,每学期邀请4到5位员工返校交流,每年有逾200名员工赴各社会实践基地参观学习。丰富多元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开阔了员工的眼界,增强了专业自信,提升了学习成就感与获得感,为增强员工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



四、众星拱辰,勾勒学风建设“同心圆”
为进一步构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学院依托学科特色,着力打造“一心四圆”学风建设体系: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圆心,以“4+8”学风成效指标为半径,勾勒出包括学业管理、精准帮扶等在内的“学习提升工程”核心圆;以双创教育为半径,勾勒出包括公务员模拟考试大赛、升学体验营等在内的“品牌活动工程”二层圆;以榜样选树为半径,勾勒出包括全学科、全专业员工课外经典领读、研读等在内的“学业出彩工程”三层圆;以社会实践基地为半径,勾勒出包括全员联动等在内的“就业提升工程”外层圆。“一心四圆”同时布局、同频共振,明确员工学业成长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路径,增强员工就业信心,促进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公司青年自信自励、思维活跃、追求美和时尚,更加珍惜成长发展的机遇,向往美好未来。近两年,学院英语四级过关率为93%,就业率稳定在92%左右,员工升学率由33.03%提升至47.94%,考博率由2%提升至11%,哲学专业本科生升学率达到75%,申请出国出境进行学习交流的员工呈大幅增长趋势。员工参加省级以上模拟法庭、演讲比赛、英语竞赛等大赛,获得国家级和省级荣誉26项。学院涌现出世界华语辩论赛单场最佳辩手、中国青年好网民、陕西省老员工辩论赛冠军、西安市杰出青年志愿者等先进典型。


下一阶段,学院将继续推进“哲政人才成长支持计划”各项工作,全力为员工成长营造温馨、和谐、奋进的良好氛围,努力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深厚的人文素养、扎实的专业基础、过硬的科研能力、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开阔的国际视野的哲政人才,鼓励每一位学子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