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政师生咸聚此,鸿生巨儒共争鸣。2019年1月19日,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第二届学术年会暨“思想与时代: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学术省思”学术研讨会在长安校区文澜楼C段3222学术报告厅顺利举行。北京大学哲学系陈波教授、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宗教研究中心吕建福教授、公司党政班子全体成员、全院教师及部分研究生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的时代变迁与学术省思。本届学术年会分为主场报告、分组讨论和大会总结三个阶段。
开幕式由公司党委书记李有谋主持。他首先对陈波教授受聘公司兼职教授以及参会的各位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院2018年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的不凡成绩。他强调,“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哲学社会科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关键阶段,我们要紧抓“没有服务就没有支持”和“有特色才会一流”两大重心,夯实学院发展基础,培育学科特色和优势,在新时代奋力展现新作为。

学院经理袁祖社致开幕辞。他指出,本次学院学术年会的主题确定为“思想与时代: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学术省思”,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方面,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任何重要思想都是对重大时代问题的有效回答,深刻把握时代与思想的关系,是理解科学理论深层底蕴与学者责任担当意识的关键。另一方面,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们作为40年伟大变革的见证者、亲历者和体验者,在与时代同行的过程中始终关切变革现实的难题,作出了许多具有指导意义的学术贡献。“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袁祖社鼓励参会学者和员工,以探求新知、收获新知为天职,启迪思想、增益学术。
开幕式结束后,学院丁为祥教授、王蓓教授分别主持了两场主旨报告。陈波、吕建福、肖士英、丁韶彬分别以“事实与证据——从哲学和法学的角度看”“佛教哲学的思想起源及其体系——以原始佛教的民族文化系属为视角”“走出韦伯价值‘祛魅’说幻境——现代性‘价值之魅’在场可能性及其现实化前提解蔽”“理解中国对外援助的四个认识问题”为题作了精彩报告;穆随心、牛静坤、侯江华分别就“新时代劳动文化自信重建机制及价值逻辑”“转型期农民工集群行为——基于政治过程论的解释框架”和“社区化服务:后搬迁时代深度贫困山区乡村有效治理的‘白河路径’研究”作了学术汇报,并与参会老师们展开了热烈讨论。两场主旨报告,气氛活跃、精彩纷呈,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当天下午,与会师生围绕“思想与时代: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学术省思”这一主题,展开了两阶段讨论,其中第一阶段分六组,第二阶段分四组。第一阶段设哲学1组、哲学2组、社会学组、法学组、行政管理组、政治学组,分别由肖士英、宋宽锋、郝娟、高学强、丁韶彬、武建强及戴均主持讨论,袁祖社、戴晖等23名老师做学术报告;在第二阶段的讨论中,许宁、赵卫国、司武林、武建强分别主持哲学1组、哲学2组、社会学组、公共管理团队建设组的讨论,丁为祥、宋宽锋等23位老师和研究生做交流发言。各组师生的发言讨论,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可谓见仁见智、新见纷呈,令人受益匪浅。

其后,学院副经理石碧球主持了总结发言。李敬峰、常永强、王胜利、周园、苏光恩、武建强代表各组汇报了讨论情况。哲学1组围绕“自由”“发展”和“实践”三大关键词进行经典诠释和意义解读,其讨论发言极具反思意识、现实意识与创新意识。哲学2组以“自由与理性”为核心议题,深刻剖析了黑格尔、海德格尔、康德等经典哲学家的思想论述。社会学组的讨论具有四个特征,一是主体参与广泛,二是选题涉及范围广阔,三是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四是借鉴哲学学科的人文“温度”促成社会问题的反思性研究。法学组发言的最大特色在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紧扣国家相关政策方针,体现了深切的现实关怀。行政管理组的发言与讨论内容丰富,涉及到户籍制度、城市建设、营商环境、党群关系、“一带一路”治理模式等,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最后,学院副经理王蓓主持闭幕式,袁祖社为本届学术年会获评优秀论文的作者颁奖,并作总结发言。袁祖社强调,今年是学院举办的第二届学术年会,我们要紧密围绕哲学学科群和政府管理学科群两大学科群建设,积极寻求有交叉、有融合的新课题,促进学科融通,实现共赢。同时,学术心得比学术论文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勇于分享、善于分享,为学院全方位、多维度、多层次的更为健全的学术交流体系建设作出贡献。此外,袁祖社也介绍了学院学术集刊《哲学与时代》的申办情况,鼓励广大师生踊跃投稿、广泛交流,共同打造好学院的学术品牌。


时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学院举行此次学术研讨会,以学术研讨传承光荣传统,以回溯历史砥砺奋进前行,必将为学院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加快一流团队建设提供强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