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

当前位置: 首页 > 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 > 正文

[推荐]公司丁为祥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宋明道学核心价值研究”顺利开题

发布时间:2016-04-20 00:00 | 阅读次数:

 

417日上午,公司丁为祥教授主持申报的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宋明道学核心价值研究”开题报告会于在公司顺利召开。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李景林教授,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深圳大学景海峰教授,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人文杂志》高级编审张蓬教授,陕西省社科规划办何军主任,公司党委副书记王涛教授,社科处处长马瑞映教授,学院经理袁祖社、副经理刘冬、哲学系刘学智教授、林乐昌教授、许宁教授、曹树明副教授以及部分青年教师出席了本次会议。

本次开题报告会的主要目的在于就该课题的基本思路和研究计划向评审专家进行论证汇报、吸收评审建议,课题组成员的讨论与交流以对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制定规划等。

开题会分为项目介绍与专家讨论两个阶段。会议的第一阶段由公司社会科学处处长马瑞映教授主持。王涛副书记首先致辞,向参会的专家学者介绍了近年来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着重介绍了政治经济学院哲学学科的区位优势和丁为祥教授“宋明道学核心价值研究”课题的重要意义;既对课题的顺利开展表明了积极支持的态度,也对课题的进展与成果提出了严格的科研要求。省社科规划办的何军主任紧接着对课题的申报、规划、经费、结项等情况做了具体的介绍,对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也提出了期望和鼓励。经理袁祖社教授重点推介了中国哲学专业,对中哲专业的丁为祥等数位教授近二十年来的科研状况给予高度肯定。最后,作为项目首席专家,丁为祥教授深情汇报了申报课题的经过并对各级领导的热心帮助表示由衷感谢,他代表课题组表达了对该课题研究的决心并向各级领导简要汇报了研究的计划。

 

      

 

      

 

      

 

      

 

     

 

开题会的第二阶段由北京师范大学李景林教授主持。丁为祥教授首先向众位评审专家和参会学者汇报与澄清了课题的基本思路和结构。丁为祥教授将20世纪的宋明理学研究分为二个阶段来加以概括。首先,宋明理学研究正式开启于冯友兰先生在30年代所撰写的《中国哲学史》上下卷,直到1968年牟宗三先生的三卷本《心体与性体》问世,虽然这两者的研究思路有很大的不同,但在西方哲学背景和比衬下,他们都在试着回应西方哲学的挑战并从中国哲学的角度来诠释宋明理学的问题,这是宋明理学研究的第一种形态。其次,从1969年钱穆先生的《朱子新学案》到1996年田浩先生的《朱熹的思维世界》和2003年余英时先生的《朱熹的历史世界》等,以钱先生的理想来讲,他们师弟子的思路是希望“跨越千年与朱子同堂合席”——从历史的角度辨析朱子等人的真实历史境遇,从而形成宋明理学研究的第二种形态。正是基于过往的研究成果,丁为祥教授的研究基本思路将在继承前人对宋明理学的“哲学”诠释和“历史”诠释的基础上,回归到理学家个人所兢兢念念的是确立理学家做人的信念和信仰问题,澄清理学家的人生信念与信仰关注,彰显宋明道学的核心价值。

在李景林教授的主持下,各位评审专家、课题组主要负责人纷纷发言、提问,在表达对丁为祥教授思路的理解、认可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补充和问题。专家们就“道学”和“核心价值”的理论阐发、课题如何与传统的宋明理学史区别开来以及具体研究进路等问题展开了具体而详细的讨论与建议。在与评审专家和课题组成员详细交流和讨论之后,丁为祥教授再次表明自己的研究目的和心境。他总结到,从儒家生命发生、发展的角度来解释宋明道学的世界,就是要沿着“三统”所展开的立体线索,关注“转识成智”的问题,对张载的“变化气质”、象山的“发明本心”、宋明儒所强调的“天理良知”等哲学观念进行发生学的系统解读,对过往研究在宋明道学问题上的纠缠、误解及其对当代社会的深沉意义重新进行解读与诠释。他还引用到“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心境,表达了谦逊但执着地追求从宋明时代到当代中国社会之人性信念与信仰问题的考察与反思。最后,丁为祥教授对各位专家的指导意见表达由衷的感谢,表示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研究思路,认真完成课题研究。

 

 

 

      

 

          供稿:王文琦    摄影:刘 冬、王 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