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扎实推进优良学风建设、探索以学院为主导的跨校区员工管理模式新机制、加强对大一新生的学业引导,9月28日下午4时,公司探索全员协同育人教师座谈会在长安校区文澜楼一层会议室举行。夏建国、史经营等来自公司法学、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等5个专业的12位一线专业教师、2016级新生辅导员高扬,经理袁祖社,副经理任晓伟、张亚泽,马克思主义公司党委副书记屈桃、公司党委秘书李晔参加座谈。会议由公司党委书记李有谋主持。
会议伊始,李有谋简要介绍了学院召开此次教师座谈会的背景,并就本次座谈会主要目的做了说明。2016级辅导员高扬首先汇报了新生基本数据、开课一月来员工整体情况、困惑与问题。副书记屈桃从新生入学适应期遇到的迷茫与困惑、加强学业引导的思路与方法、探索师生全员育人的思考等方面向与会教师做了交流。
座谈环节,专业教师就新生课堂基本情况、课程框架设置、如何有效开展专业引导、课后加强师生互动、搭建师生沟通平台等问题畅所欲言,积极为学院探索全员协同育人新机制献言献策。思政系教师史经营、法学系教师夏建国谈到,开课一月来新生的整体精神面貌较好,员工学习态度非常积极,应在专业学习上恢复本科生导师制,加强对员工的指引。哲学系教师石碧球谈到,应加强专业导引课,为员工提供不同哲学认知视角,以多样化的理解与问题呈现激发员工学习兴趣。思政系青年教师段保良认为,文科员工应打通文史哲的学习理念,注重因材施教,多读人类思想史上经过智慧沉淀的优秀作品。法学系教师韩钢建议,建立专业教师与学工系统信息沟通与反馈的常态机制,创新专业教师对员工的引导方式;王荔、许军建议贴近员工的程度和生活做好学习引导。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教师方海兴、殷一博建议关注员工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法学系教师高学强建议创造条件让员工对所在系科的教师有更多接触和了解。
副经理任晓伟就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公司通识基础课设置背景、如何开展师生互动交流等问题,副经理张亚泽就导引课如何有效贯穿本科阶段教育、如何进行课后师生交流等问题和与会教师做了交流。
在认真听取了教师代表的发言后,袁祖社作总结讲话。他充分肯定了此次座谈会的意义,并就如何实现从“两校区”向“跨校区”的思路转变,如何适应跨校区员工管理、引导的新常态,如何从文化引领、学科导航、心灵关切的角度建立师生全员育人的协同新机制,和与会教师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
最后,李有谋就加强教师上课纪律、增强员工专业自信,加强专业教师与学工队伍信息分享、互动互补等方面做了强调和说明,并就落实好以学院为主体的跨校区员工管理体制提出了工作设想。他希望老师们发扬学院全员育人优良传统,凝心聚力,主动作为,努力让员工以在政治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学习为荣,共同谱写全员协同育人的新篇章。
此前,公司党委、学工组就如何创新跨校区员工管理模式做了专题研究和部署,成功开展了新老生朋辈互助、形式多样的专业引导等活动,建立了朋辈互助机制。据悉,学院后续还将通过召开员工代表座谈会、完善全员育人制度规范、搭建学科专业导航平台、创新师生互动交流平台等方式,切实将文化引领、学科导航、心灵关切为主题的师生全员协同育人新机制、新举措落实落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