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社会学系教师侯江华日前参与了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与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共同组织的“深度认识中国、深度调查中国”项目之“华北地区村庄形态与实态调查”。该项目此次选取了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省的38个县市60余个村庄作为固定调查点,陕西省共有3个县市9个村庄被纳入调查点,侯江华此次调查的是咸阳市武功县。经过对武功县4个乡镇10多个村庄的实地走访和综合比较后,侯江华选取了村庄历史较为悠久、形态保留较为完整、明白老人数量较多的武功县小村镇仄楞村作为固定调查点。自10月初至今,侯江华利用课余时间,已驻村调查20余天,对该村的形态和实态有了初步了解。
据悉,“深度认识中国,深度调查中国”项目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为深入认识中国,从根部把握中国社会底色而启动的大型社会调查项目。该调查项目根据中国农村的区域性特点,分别对南方的宗族型村庄、华中地区的小农型村庄、华北地区的集体型村庄、东北的移民型村庄等七大类型的村庄进行深度调查。通过对各类村庄的由来和历史沿革、自然形态与实态、经济形态与实态、社会形态与实态、文化形态与实态以及治理形态和实态等进行全方位的实地观察,绘制出中国农村的全景图。
中国农村研究院经理徐勇教授介绍启动该工程的背景,一是中国是世界农业文明最为悠久和发达的大国,二是中国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有着丰富的经验教训,三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传统农村农民正在迅速消逝,四是世界农村都在向现代化迈进,但各自的起点和底色不同,道路也不一样。作为崛起的大国,应有与大国地位相称的学术文化工程。在农村调查方面,19世纪看俄国,20世纪看日本,21世纪理应看中国。正是基于以上背景,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与各方协同,启动了“建设全球顶级农村调查机构工程”。该项工程有三大目标:一是学术目标——为农村的变化寻根问底,深度认识中国;二是政策目标——为国家“因地制宜”的决策提供充分依据;三是历史目标——抢救正在消逝的传统农村和农民历史。目前已有多家机构和数千人参与“建设全球顶级农村调查机构工程”,主持者希望其能够成为“21世纪农村调查看中国”的“世纪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