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

当前位置: 首页 > 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 > 正文

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儒学前沿问题”博士生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作者:徐洁蕊 | 发布时间:2017-06-14 00:00 | 阅读次数:

2017年6月7日上午8:30,公司 “儒学前沿问题”博士生学术沙龙在学院一层会议室成功举办。沙龙由哲学系许宁教授主持,来自西北大学、西安石油大学、公司文学院以及公司的相关专业博士后、博士、硕士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沙龙。

许宁教授首先对此次沙龙的缘起和意义、现今儒学研究中的前沿问题进行了简要介绍,强调在研究中要注意处理好史和学、中与西、述和评、破和立等四组关系,并对前来参加此次沙龙的诸位老师同学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在沙龙的述评环节,六位报告人依次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孙雪雷题为《政治儒学述评》的报告以蒋庆的政治儒学作为主要述评对象。她认为蒋庆重提政治儒学一方面是在儒家视野中回应和解决近代以来中国遇到的各种重大问题,一方面是为了重新振兴儒学重视政治思考和实践的历史传统。蒋氏的政治儒学包含以下内容:树立一个理念(王道政治),建构一套义理价值(政治权力的“三重合法性”),构想一个系统建制(三院制),处理一对关系(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随后,她对2015-2016年的陆台新儒家论争进行了简述,并对蒋庆的政治儒学进行了简要评析。

高明所作的《生活儒学述评》认为,黄玉顺的生活儒学是在儒学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吸收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并基于存在的区分,提出的包括前形上学、形上学、形下学在内的三层哲学体系,体现了他强烈的建构新型儒学体系的自觉意识。为了丰富和扩充该体系,黄玉顺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情感理论和中国正义论的建构上。黄玉顺的生活儒学作为时下众多生活儒学理论中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并努力在史与学、中与西中开出儒员工面。

邓凌在《民主仁学述评》中认为,吴光先生的民主仁学是兼容了儒家仁爱价值观与西方民主价值观的新儒学,如果从体用关系上来理解这个儒学新形态,可以将它定位为“民主仁爱为体,科技法制为用”。此外,吴光先生还提出了“多元和谐”文化观和“一道五德”价值观,逐步完成了其既有形而上的道之本体,又有形而下的道德实践的民主仁学的理论架构。

秦蓁的《乡村儒学述评》主要介绍了在孔子的诞生地也是儒家文化源头的尼山,山东尼山圣源书院于2013年初就开始了“乡村儒学”实验,在社会上影响强烈而广泛,为儒学的复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乡村儒学” 由赵法生教授首倡,是传统经世儒学的一种实践,其采用一个学堂、一支队伍和一套传播体系的实验方式,至今已推广至山东全省,波及至北京、河南、湖北等地,是对传统儒学社会治理和价值实现的现代化尝试,可谓是“道回尼山,让儒学再出发”的现实写照。

葛夏的《情感本体论述评》通过对李泽厚的情本论与蒙培元的情感儒学的比较分析,将情感本体论所研究的问题归纳为三点:一是情感与理性的关系,究竟是情本还是理本;二是情感作为本体时,形上与形下的关系到底如何认识;三是在研究方法上,应该采取的是境域化研究还是对象化研究。

张莉在其所作的《仁学本体论述评》中指出,陈来先生继承和展开了古典儒学的仁论、道体论等,批判地吸收了近代以来的中国哲学本体论,在综合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从而将儒学的仁论演进为仁学的本体论。张莉认为仁学本体论这一哲学体系的建构既是对儒家古典仁学的继承,也是对近代以来中国哲学本体论的接续与回应。

述评环节结束后,沙龙进入互动交流环节。六位报告人与参会的老师、同学分别就各自关心或觉得有疑惑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学术交流与讨论。

最后,许宁教授对本次学术沙龙进行了点评和总结,指出本次活动中讨论的是直面当下中国时代问题的“活的儒学”,是具有不同面向的“多元的儒学”,还是在实践与发展中不断更新与重建的“实践的儒学”。通过学术沙龙的举办,使得大家正确地认识到儒学在现今社会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儒学丰富的思想资源值得进行具体的分析、深入的研究和客观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