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难忘的岁月,是知青岁月,一种永远的情结,是知青情结。近日,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哲学系教师党支部在文澜楼C段一层会议室举行“三代哲学人 共话‘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专题学习讨论会。师生同聚一堂,共同学习和体味习近平的七年知青生活。哲学系刘学智教授、雷龙乾教授、寇东亮教授、许宁教授、王云霞副教授、曹树明副教授和十余名哲学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参加本次活动。活动由哲学系教师党支部组织委员杨辉主持。
首先,寇东亮教授介绍了自己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体会。他说,本书以采访实录的方式,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经历。通过读书,我们能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耐得住、有定力、求实干、苦读书、重情感的优秀品质,能够体味到习近平总书记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
接着,与会老师畅谈了自己读书的感受。刘学智教授强调,通过阅读,习近平总书记真实、生动的形象跃然纸上。我们可从小故事中读出大道理,从众口述中洞察大时代,从真情怀中感受大担当,从奋斗史中汲取大智慧。青年人要以总书记为偶像楷模,学习他真诚、笃行、求是、奋进的优秀品质,在融入群众中确立理想信念,在艰难曲折中实现精神升华,在实干苦干中绽放青春华彩。雷龙乾教授提出习近平总书记是知识青年中的杰出代表,面对知青生活的艰辛,他积极应对成长过程中的曲折,明晰自己的使命、责任与担当。许宁教授勉励青年积极选择、面对、适应不同的成长环境,要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善于吃苦、不忘吃苦,在奋斗中创造属于自己的无悔青春。王云霞副教授认为,每个人要珍惜自己的青春岁月,不负韶华,多读书,多思考,更要多读“无字之书”。曹树明副教授提出青年人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务实、拼搏、奋进,做“有追求、能吃苦、爱学习、办实事、重仁义、敢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杨辉老师总结了老师们的的发言,鼓励参会的哲学系研究生、本科生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他说,《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穿越了历史时空的界限,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壮美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嘹亮的青春之歌,梳理了一个光辉的榜样楷模,三代哲学人都能够从中找寻到奋斗的目标和前行的动力。参会同学们纷纷表示,《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让青年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党的领导核心成长的实践根基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的理论根脉,更为青年学子树立了思想上和人格上的榜样。同学们对“学会吃苦是人生必修课”感触特别深刻。大家表示,“今时今日的我们,不会有吃不饱肚子的担忧,但是同样会碰到‘苦’的环境、尝到‘苦’的滋味”。青年人应积极磨砺自己,敢于面对艰苦生活,磨砺坚强意志,要像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代那样,扎根中国大地,洞察国情民情,树立起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长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