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4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蓝皮书》发布暨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研讨会在曲江宾馆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西安市社会科学院指导,西安高新区国际社区管理办公室、西安通济区域规划研究院、经济观察报城市与政府事务研究院联合主办。公司地方政府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戴均、副主任武建强受邀参加研讨会并做主题发言。西安日报、西安晚报、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华商报等20余家媒体到场宣传。会议由陕西电视台主持人李芳主持。
发布会上,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晓锋、西安市发改委副主任姜建春、西安市社科院经理王作权、西安高科(集团)公司总经理贾长舜分别致辞。《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蓝皮书(2018)》课题组负责人、西安通济区域规划研究院经理李栋对课题内容和结构进行了简要介绍。
按照王永康书记在中国共产党西安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会议以“十个够不够”为主题,邀请张宝通、戴均、武建强等专家学者,围绕“从资源优势迈向产业优势”、“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定位、内涵和可持续发展”开展了主题研讨。
戴均围绕“打造国际营商环境的意义、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基本价值诉求、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呼唤城市政府治理新思维”等内容,与参会人员探讨了在“城市国际化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变革”的机遇与挑战下,“如何进一步提升政府的服务水平和治理水平”等问题。他说,营商环境是重要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是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西安市应加强国际营商环境的实证研究,寻短板、抓亮点,对标国内和国际先进城市,实施“聪明管理”,打造国际营商环境“新高地”。建构一个“有效的市场、有为的政府、有担当的城市管理者、有抱负的企业家、有城市认同感的市民”的城市命运共同体,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武建强从确立“飞行员思维”“热带雨林思维”“城市空间思维”的角度,发表了自己对西安“树立城市品牌,增强城市美誉度和国际影响力”的看法。他认为,西安是汉唐时期世界中心的象征与刻度。当前,历史的钟摆再一次向中华文明方向回摆。西安城市定位与品牌塑造要对标盛唐长安城,拓展对汉唐长安文化时代价值的认知;要确立自己城市品牌中的龙头作用,凸显其在国内、国际城市网络节点的技术、信息、流动等共生优势;要解决各族群共生共居的难题,让不同人群可以分散交叉,多元共居,从而避免缝隙空间的挑战。武建强提出,绿色之城、宜居之城、文化之城、科技之城、共享之城,是塑造西安城市品牌的核心要义。
戴均、武建强的主题发言引发热议,参会人员就进一步加强政府治理水平、塑造城市品牌等内容展开交流,现场气氛热烈融洽。
2017年12月,经社会科学处研究并报主管校领导批准,“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地方政府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正式成立。研究中心挂靠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袁祖社教授任中心主任。中心成立以来,积极组织力量,强化协同机制,围绕国家治理和地方治理体系、行政体制改革、地方制度创新和公共政策、城市治理、公共危机管理、乡村治理等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跨学科研究。中心成员积极参加西安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专家意见征询研讨会、《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蓝皮书(2018)》发布暨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研讨会等活动,倾力打造特色新型智库,为政府和社会提供政策服务和智力支持。
网络链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蓝皮书》发布暨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研讨会圆满成功http://shanxi.news.163.com/18/0115/10/D86G70AJ041998C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