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承办的本科生国际暑期学校课程“21世纪的政治哲学:新理论与新视野”第一周教学任务于7月20日圆满完成。本周共开设5个专题,每个专题为2个小时,分为授课与研讨两部分。
主讲教师Richard Gilman-Opalsky教授就“Partha Chatterjee and his Nationalist Thought”、“Martha Nussbaum and her thought of Patriotism and Cosmopolitanism”、“Michael Hardt and Antonio Negri”、“Franco
Berardi and the Futurability”、“Silvia Federici”5个专题展开讲授,内容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同时密切联系中美两国社会现实。选课的同学课前准备充分,课堂上热情参与、认真讨论,课后积极走上讲台,继续与教授就课堂中的问题展开讨论,阐发自己的观点。助教老师郑家昊全程参与、精心安排课程,积极引导员工参与讨论,为员工答疑解惑,并且通过在课程之余安排外籍教师Richard去教育博物馆、城墙、钟楼、兵马俑等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地方考察,让他领略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体会到中国人民的友好热情,加深了他自觉担当中美民间交流友好使者的美好意愿。

一周课程结束后,志愿者赵雅就同学们对课程的认识与感想进行了采访。迪丽萨尔同学认为:“教授从Partha Chatterjee的爱国主义出发,给我们思考民族、国家和种族等基础概念提供了前提和新方向。”潘逸芹同学提到:“Professor Richard用实例解释了cosmopolitanism一些特有的内涵,这一思维角度是我之前从未听过或思考过的,受益匪浅。”岳茜婷同学表示:“教授所表达的观点与我国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有着许多契合之处,人民应积极地表达自身诉求,同时,政府制定时决策应尊重民意。这应成为21世纪政治哲学的大趋势。”刘玉滢同学十分赞同Professor Richard对“未来的可能性”的观点,她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复杂性社会,未来具有无限可能,人们将面临多种选择。”
关于“女权主义”问题,邓义融同学从前提出发,认为不应用“价值”衡量女性地位。
课程之余,Richard Gilman-Opalsky教授在助教老师、志愿者和选课同学的陪同下参观了兵马俑、城墙、钟楼和教育博物馆。通过讲解,Richard Gilman-Opalsky教授对中国的历史与文化有了初步了解。他表示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十分荣幸能领略中华文化的风采。


下周“21世纪的政治哲学:新理论与新视野”课程将继续在学院二层报告厅(周一至周四早10:00-12:00)展开,欢迎广大师生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