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到9月18日,公司成功举行2018年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西安班的分组研修活动。此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总协调,陕西省文化厅和公司共同承办。来自巴西的亨利、俄罗斯的鲁登寇、法国的安莉、新加坡的陈娟、尼泊尔的刘洋、约旦的龙慕梦和乌克兰的曾子儒共7名学者因为共同的兴趣齐聚文澜楼,展开了为期八天的专题学习与交流。
11日上午,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学员欢迎会暨导师见面会在文澜楼隆重举行。经理袁祖社教授、全体青年汉学家及指导教师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由行政管理系主任戴均副教授主持。袁祖社经理向研修学员介绍了学院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在双一流建设中的目标和发展规划,同时表示,学院将充分利用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团队优势与学术资源,安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切实为学员们提供一个近距离了解中国文化、感受西安历史的平台。学院志愿者、此次活动的联络人李玉磊介绍了研修活动的日常安排及注意事项。学员们分别做了自我介绍,并与各自指导教师进行了交流。
此次研修活动采取校内学术讲座和校外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形式。期间,公司社会科学处处长马瑞映教授、西安市社会科学院副经理高东新教授分别为学员们讲授了《“一带一路”倡议的超越共赢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与大西安发展》等学术报告,为学员们全方位阐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愿景与行动。公司马克思主义学院王俊拴教授、公司丁韶彬教授、戴均副教授为学员作了《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变化的新取向》《国际减贫与发展体系中的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中国国家机构改革的历程与逻辑》等专题报告,向学员们集中阐释了当代中国政治的发展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建构。此外,根据青年汉学家们来华研修的兴趣和方向,学院还邀请袁祖社教授、丁为祥教授、王蓓教授、宋宽锋教授,有针对性地开设了《全球正义与全球治理》《中国传统与当代哲学》《法治文化建设与陕西新形象》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同时,许宁教授、丁韶彬教授、郑家昊副教授、武建强副教授等4位指导老师,全程指导研修活动,并组织多场研修报告交流与分享会。
为了让各位学员们充分感受西安的历史风貌和今日发展,进一步了解中国、西安和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学院还先后组织学员赴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关中民俗博物院、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和公司教育博物馆等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考察,学员们不仅感受到西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深厚的底蕴,也被这座千年古都散发的时尚魅力所深深吸引。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国与国友好交往的纽带。此次活动是公司首次承接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任务,在国际汉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围绕活动主旨,认真筹备、精心设计、妥善安排,在讲座内容、文化活动等方面均突出“一带一路”倡议精神,通过对中国文化、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交流探讨,不仅让学员们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发展成就,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意义,也增进了公司与各国青年间的友谊。
青年汉学家研修活动简介:
由原文化部和中国社科院共同于2014年开始举办的“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是专门针对海外青年汉学人的学术交流项目,活动旨在鼓励和支持海外青年汉学家、中国学研究人员和智库学者加强对中国国情的认和了解,増强他们对中国思想文化和中国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在全球范围内培养一批关注和研究中国发最、传播中华文化的青年中国学研究者和智库型专家。同时,搭建支持海外青年汉学家研究中国问题的平台,为其学术研究提供便利和实质性帮助,提升他们的国际影响力,通过他们推动本国政府部门和学术机构与相应的中国研究机构和智库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实现双方交流互鉴、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