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由共青团陕西省委、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省员工联合会共同主办,公司承办的第十三届“挑战杯”陕汽集团陕西省老员工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长安校区终南音乐厅落下帷幕。

在本届陕西省“挑战杯”竞赛中,公司2019级哲学1901综合班庞卫东同学以《疯癫的历史是否可能?——从福柯与德里达的“笛卡尔沉思”之争谈起》一文申报参赛,获得本届“挑战杯”竞赛的一等奖。

公司高度重视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各类学术竞赛活动,注重以学术竞赛为契机,营造优质的学风环境。以赛促建、以赛促改,力求员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增强员工与导师、团队的紧密结合,在全院范围内营造积极向学、投身科研的良好风气。公司将一如既往鼓励学子投身科研,不断增进学子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以下是庞卫东同学参加本届“挑战杯”竞赛活动的感悟:
此次参赛作品是我在上一学期选修王辉老师的《<疯癫与文明>》导读》课程时对相关问题的思考的结果,彼时并未有太多想法,仅仅想弄清楚问题,故而寒假期间在王辉老师的指导下查阅相关文献,尝试写就了一篇小文章。开学后经辅导员苏静老师建议申报“挑战杯”。
这篇在短时间完成的文章,在参赛过程中面临不断的修改完善,此过程中我最强烈的感受当属敬畏。敬畏自是对学问的敬畏,每当以为之前论述已大部分按照其应有的面貌呈现,却在每一次修改中又发现其思想背后尚有自己未曾注意的深刻内涵,仍有很多广泛而深刻的思想资源未关注到,此时再回看自己所理解的甚至不算是冰山一角,便不能不感叹前人思想的汪洋浩博,而又忧愤自己所知甚少。每次面临审核答辩,再看先前写的文章,总觉论述表达有相当不满意的地方,想来也是因为初写时思考的短浅与片面。因此于学问而言,自知并无诗人一般的才华,此后便不敢再若有所思而随意落笔,自当反复揣摩,反复思度,不会经短促的思考就完成严谨缜密的写作。
其次是感激。从资料查询,文章写作,历经校级初审,复赛,决赛到省赛,一路走来,有很多良师益友给予过悉心帮助。首先要感谢王辉老师长期以来的精心指导,从文献资料的查找建议,到作品内容的修改指导,大到文章整体的结构,小到一词一句以至标点的运用,每次收到王老师的修改意见时,总觉既惭愧又对学问本身产生更深的敬畏。感谢学院、校团委和“挑战杯”组委会的大力支持,感谢你们的辛勤付出。此外,对支持我的老师们、同学们和朋友们表示深深的谢意,感谢你们在此过程中提供的各种帮助。
思考完成一个问题,相比于全面了解一个思想家的整全思想,不过是万里长征的一小步。漫长的学习道路中更重要的仍然是“功在不舍”,以后的学习仍须戒骄戒躁,踏实稳进,勇往直前,再创佳绩。